首页 > 历史小说 > 袁腾飞讲历史 > 第二节材料题

第二节材料题(2/2)

目录

主题四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表4-9,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表4-9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20世纪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14.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当封建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结合所学,指出“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及政策。结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要提倡“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3)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要求:不得照抄材料) 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4)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从“免于匮乏的自由”的角度来分析其意义。

15.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北朝、隋唐时期,新疆吐鲁番地区使用“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当地还使用《千字文》和隋朝诗歌作为习字摹本。

(1)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吐鲁番地区文化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背景。

进入近代,国人开始广泛接触外国语言,翻译工作逐渐展开。19世纪末成立的广智书局在1898—1904年期间,共翻译日文著述42部,主要如下:

书名

编号

书名

编号

《英国宪法史》

(1)

《支那外交表》

(9)

《埃及近世史》

(2)

《中国商务志》

(10)

《希腊独立史》

(3)

《实用卫生自强法》

(11)

《俄蚕食亚洲史略》

(4)

《人群进化论》

(12)

《东亚将来大势论》

(5)

《社会主义》

(13)

《中国财政记略》

(6)

《帝国主义》

(14)

《日本维新慷慨史》

(7)

《19世纪欧洲文明进化论》

(15)

《东洋女权萌芽小史》

(8)

《东亚各港口岸志》

(16)

(2)概括上述译著反映出译者关注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书籍编号。(提示:问题在3个到6个之间;所有书籍的编号均要使用,且不能重复使用)结合所学,说明这些问题反映的时代背景。

英语共同语的基础形成于14、15世纪。1382年,《圣经》首次译成英文;1611年,重译为英王钦定本。17世纪,英语出现在北美洲;18世纪末,出现在澳大利亚;19世纪,出现在非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逐步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3)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英语在不同时段得到发展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人掀起学习英、法、德、西等国语言的热潮,仅中小学生加起来就有几亿人。

(4)结合国内外背景,分析我国“外语热”产生的影响。

16.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对于我们学习历史和了解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商鞅有《商君书》传世。《商君书六法》说:“先王当时而立法,度务而制事(审时度势而行事)。法宜其时则治。事适其务故有功。”《商君书更法》说:“礼、法以时而定。”“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当今面临的任务就是“更法”、“更礼”。“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肯定)也。”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1)概括上述材料中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提出这种思想的背景和目的。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像启蒙运动的时代一样对传统抱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学的能力,抱有如此的信心……也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进步思想常被描述为现代或自17世纪末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支配思想或特有思想。它是一种信念,一种非宗教的信仰,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生活条件会日益改善;总的说来,每一代人都会比先辈过得好,而且通过自身的劳动,将为子孙后代提供更美好的生活;长远而言,全人类都会走上共同进步的道路。

——R.R.帕尔默等著《启蒙到大革命:理性与激情》(2)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历史发展特征的认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甲午战争是晚清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前和战后,中国近代历史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3)依据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分别说明甲午战争前和战争后的不同特点。

表4-10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

1978年大事记

1992年大事记

2007年大事记

3月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月18—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3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着重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破解民生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4月,国务院要求进行股份制企业试点工作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0月12—18日,中共十四大在京召开。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月15—21日,中共十七大在京召开。大会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依据经济观察报编著《开放中国》改编(4)阅读材料表4-10,请分别给1978年、1992年、2007年大事记赋予一个主题。

17.历史资料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掌握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对于我们理解和学习历史有重大帮助。

图4-38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明道、伊川两先生其后裔也。

(1)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

图4-39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2)观察图示,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

文字资料

严复在译著《法意》(今译作《论法的精神》)中论述:“如孟氏(孟德斯鸠)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之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3)依据材料,严复是如何分析西方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差异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进行这一论述的意图。

(4)阅读图4-40,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地图所反映的形势,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做“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做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略;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落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21.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

22.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根据图4-4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4-41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

2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06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仗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5.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主题1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信息内容

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不同于井田制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内的铭文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主题2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任务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说明其思想和法律上的来源。

主题3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同学成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3)结合所学,比较苏、美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

主题4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方案,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26.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

(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清末民初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

(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

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选择要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序号

资料

1

江南制造总局

2

“文学革命”

3

武昌起义

4

“自强”“求富”

5

三民主义

6

师夷长技以制夷

7

京张铁路

8

南京大屠杀

9

北伐战争

10

虎门销烟

11

中国同盟会

12

南昌起义

目录
新书推荐: 签到百年,我举世无敌!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李道刘夫长 陈青源董问君 被知青抛下后,我在80年代暴富 穿成后妈,拯救疼痛文学校草男主 误嫁皇叔:嚣张医妃惹不得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醉香楼的女将军 被赶出豪门后,假千金爆红娱乐圈 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