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 > 第104章 土地问题(下)

第104章 土地问题(下)(2/2)

目录

清朝道咸年间,每亩土地售价一般约合30两白银,而关中平原和汾河平原每亩每年收谷2—3石,每石合银约三两以上。而这个时代关中和汾水流域大部分已经推行两年三熟制,秋季种植棉花者居多。道光年间西安每斤净棉约合三百文,若是每亩净棉收成按六十斤来算,约合银6——9两(当时1两银约合2——3千文)。如此算来,每亩年收入约在12两——20两。当然这是以水浇地进行计算。

看着收入不少,不过赋税也多。以西安府为例。嘉庆朝统计,西安府属民田科征每亩银额238.17分,每亩米额5.85 ~ 5.25升,其数额居全国首位。田亩随征耗羡,每正赋银一两,带征15分,正赋米一石,带征三升。折合下来每亩折合白银约3两左右,赋税约占收入的接近三成。若是加上二到三成种子费用。每亩收益约在5——10两。只是这是在种植棉花的情况下,而且水肥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

关中平原和汾河平原水肥条件大多较好,并且适宜种植棉花。并且山西商人每年还从河南向秦晋两省贩运大批棉花,陕南、汉中和晋南百姓有纺纱织布的传统。“每钱百文,买到子花,必须二人昼夜疲瘃,乃可成线,除花价外,仅可得钱三四十文。及机户成布货市,除花线价外,每匹获利不足百文。”“且一日之内尚不能成此一布,其为利固已有限,然尚可糊口营生。”这说明在道光年间,陕南、汉中、山西纺织已经相当发达。即使仅凭纺纱织布,也可糊口营生。

到了清末,中国农村仍然是男耕女织的生活。一个汾水平原的五口之家,有上田10亩,若是在没有遇到荒年的情况下,仅凭种田织布,每年获利可在50两以上,以二十年为限,每年还钱不过15两。

对于平原地区,也不是什么大的负担。不过对于丘陵、山区,虽然地价降低不少,不过二十年还清仍有些难度。不过二十年后,太平军也应该将满清推翻,到时以国家名义为农户低息贷款,还清土地尾款即可。

听了陈玉成的建议以后,几人开始细细盘算起来。正如陈玉成所说,他们收回土地已是无望。只是将这些土地平白送给那些穷鬼,还不如按照市价出售,多少也能换成银钱,不至于打了水漂。只是二十年期限也太长了。

趁着几人沉思时,陈玉成趁机喝口茶水。见众人有所动容,又趁热打铁说道。“不过本官也不会令尔等无所依靠。关中会乱以后,土地较为宽裕,除发放一些军功田外,还有剩余。若是尔等认可,我将禀报额尔齐木毕里克大人,将关中土地对尔等酌情出售。每户以不超过二百亩为限,到时尔等自可参与竞拍。”

陈玉成说了这些,自己都有些脸红。关中土地何止宽裕,那是大面积撂荒行不行。尤其是西安府和同州府两个叛匪作乱最早的区域,简直是白骨露于野,百里无人烟。虽然已经将不少田地作为军功田分与官军或新军家属,或者租赁与逃亡的流民,可是仍有上千万亩土地闲置。

陈玉成催促额尔齐木毕里克从陕北移民,可延安会众从去年底开始作乱,阻塞交通,移民效果很不理想。到了开春,仍有大面积土地闲置,陈玉成不得不停下工矿生产和工程建设,组织大批俘虏和新军进行开垦。

如今这些地主乡绅失去土地,正好将关中的土地卖给他们,一则可以从他们手中取得大量银钱;二则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三则由他们从山西等地招收流民,省去了官府组织移民的开支。也是一举多得之事。

这些人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关中那地方比着汾水平原条件还要好,经过一两千年的开垦,关中平原水利便利,土地肥沃,绝对的天府之国。土沃水足,开一井灌田4—5亩,“薄收亦可得谷八九石,更若粪多力勤,且可十二三石。”“中人之家,不能逾十亩,世世守之,可资俯仰。”

一家5口,人均2亩就可以饱暖。更何况副都统大人给出的上限是二百亩,众人都有些意动,恨不得现在就去关中购买土地。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1950,开局一只狸花猫 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奇迹是有代价的 假太监:从攻略皇太后开始 绑定神豪系统后我成了豪门真千金 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嫡女重生,将军沦为裙下臣 谢台姝色 被抢婚后,真千金惊艳四方 前世被家暴虐杀,重生七零彻底黑化
返回顶部